伴随着B2B电商的兴起,涌现出一系列B2B平台,B2B电商就是交易的双方是企业与企业。即使从商品模型、交易模式、服务履约等和B2C的电商平台有较大差异。但是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一致的,要解决的供给、需求以及两者间匹配效率问题。B2B的平台可以细分为多个垂类,本文将讨论电商中B2B平台,平台主要的角色包括商家、服务商,由服务商在平台发布服务或者工具,而商家可以在平台上选购经营链路所需要的服务或者工具。
平台的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会有侧重点,而作为一个交易平台,供与需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易的规模。由于阿里有大规模的商家基数,阿里的服务市场从服务用户数量、交易规模等方面来看,在行业内可首屈一指。对于阿里服务市场而言,其在定义长期目标时,认为平台所要还是要以商家为核心,“建立可服务于商家全面稳定经营的生态能力圈”。下文将基于阿里服务市场2020年到2021年召开的生态伙伴大会,来梳理阿里服务市场是如何实现平台生态策略升级的。
- 阿里服务市场核心指标
即使阿里服务市场在定义自身长期目标是以优化生态能力圈,但是这个对于这个“生态能力圈”并没有相关数据的定义(比如使用生态系数这种指标),在生态伙伴大会上主要还是披露的核心指标还是交易规模等数据。因此本文还是根据平台重点披露的核心数据指标,来理解服务市场策略。
对于一个交易平台,GMV是核心指标,首先要理解这个指标的关键影响因子,而这个指标遵循着相对简单的公式,即:
GMV=流量*转化*客单价
也就是当供需无限大的情况下,平台只要提高转化,就能产生较大的交易规模。因此,除了GMV这个核心指标之外,供需两侧的规模也是核心指标。
从阿里服务市场披露的数据来看,2019年整体的GMV100+亿,服务商家数1000+万,新增服务商数1000+(只是说了增量的服务商数)。2020年整体的GMV105亿,服务商家数1200万家,活跃的服务商共计10000家。从上述的数据表现可以看到,阿里服务市场的交易规模呈现出增长的趋势,但是可能由于基数较大,增长比率仅5%。
基于对于GMV公式的拆解,可以理解阿里服务市场要提高GMV,那么实际的策略还是可以分为三个方向:①找流量,让服务市场的服务在商家侧有更多的曝光;②提高转化,简单的理解提高转化,就是提供给实现供需匹配效率,对于平台而言,提高链接效率从而实现转化提升是核心任务;③提高客单价,也就是提高订单金额,在B2C电商中,通常会使用营销、关联推荐等方式去提高客单价。
- 阿里服务市场策略
从阿里服务市场这两年的策略来看,主要是在转化率的方向发力,实现转化率提升的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三步:①实现数智化,建立数据基础;②在数据基础上,建立星级体系,同时提出【按效果+后付费】的商业模式,通过星级+商业模式,可以帮助平台筛选出什么是好的服务商和好的服务;③在定义什么是好服务和好服务商之后,就是基于用户需求,将好的服务和好的服务商,以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,渗透在商家日常经营的业务场景中,以此实现在商家的日常经营场景中。实现上面说的三步,阿里服务市场一共用了2019年-2021年三年,下面将详细这三年的发展情况:
1)2019年
阿里服务市场在19年开始实行数智化的建设,主要是搭建数据基础。建立了一套供需双方的标准化的评估方法。对于服务商而言,按照基础数据、擅长领域、案例沉淀、服务效果、服务评价、服务态度等六个维度来建立服务标准。同时打通了需求侧数据,对商家的行业类别、商家类型、经营规模、经营需求、经营短板、更多角色的数智化定义。平台试图通过这种评估体系来实现智能匹配,商家知道服务能力,而服务商能了解商家的需求点在哪。
2)2020年
基于数智化的基础,建立星级体系和【按效果+后付费】的商业模式,其两者都是为了解决一个核心问题:如何建立一套服务商和服务的评判标准,以便于后续建立激励机制,让服务商明确平台规则和成长路径,为后续服务商自运营进行铺垫。
3)2021年
在基于评估结果机制下,基于商家的经营场景,从单一工具到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。商家的基本经营链路中包括:开店入驻、装修涉及、上货发品、流量获取、用户粉丝、内容营销、物流发货、售后服务。而平台会基于不同的业务场景,针对性的给到商家整体解决方案。其本质,也是基于前两年的数据基础以及评估系统的积淀,平台可以更为精细化的链接服务商和商家,使得商家可以更快的选择优质服务,而服务商也能更精准获客和转化。
整体而言,阿里服务市场在近三年内,试图通过创建一种生态机制,实现生态的良好运转。以流量等权益作为“胡萝卜”,明确服务商的成长路径,服务商按照平台的业务规则来实现自运营和优化。而基于这中运营机制下,提高商家获得优质服务的概率。在这个过程中,平台还是围绕着供需两侧的链接效率发力,促进双方交易。